攝影專業
一、培養目標
培養具有綜合影像制作技能的專業攝影師及跨媒介人才。
二、教學條件
1、專業的攝影器材
擁有大畫幅相機、120數字后背、135數碼相機、Red電影攝影機及各類照明器材、專業級大疆無人機等各種設備,能很好地滿足教學及學生拍攝與創作的需要。
2、良好的實踐條件
學院實訓中心400㎡的燈光房為我系各專業教學提供專業實踐場所,60㎡專業暗房為古典攝影法教學提供良好條件,蘋果剪輯機房、專業放映室可滿足影像后期制作的各種需求,以及2.5公里半徑空域用于無人機航空攝影教學。


三、核心課程
1、商業攝影方向
人像攝影、攝影布光、數字后期制作技術、產品攝影、無人機攝影、古典攝影法、商業創意短片、電影海報制作、當代藝術攝影、攝影批評、展覽策劃制作與傳播、攝影創作等。
2、媒體影像制作方向
時尚影像、媒體影像造型技巧、報道攝影、媒體影像廣告制作、視覺傳達設計、媒體影像照明、實驗藝術影像、新媒體影像創作。
四、師資力量
本專業現有教師19人,其中教授1人,副教授3人(外籍專家2人),教師隊伍由老中青結合的專職教師、經驗豐富的外聘教授和一線攝影師構成,教學團隊結構合理,師資配備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專業學習。

秦競虹,系主任,國家二級導演,曾任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攝像、導演、制片人。電影攝影作品:《楊貴妃后傳》、《寡婦十日談》、《孤獨的謀殺者》等;導演、制片人作品:《重慶印象》、《猛洞河》、《阿媽啦的雪蓮》、《平原上的舞蹈》、《非法智慧》、《我兒我女》、《紙風箏》等。

鞏如梅,教授,學科帶頭人,碩士研究生導師,曾任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藝術教研組組長。拍攝作品:電視系列劇《成語故事》(任攝影),電視劇《無名的花》(任攝影之一),紀錄片《中國工程學院院士秦伯益》(編導),專題片《十年慶典》(任編導)。2005年完成國家重點科研課題《中國電影攝影藝術發展史》,最終成果《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?電影攝影卷》,系北京電影學院《中國電影專業史研究》系列叢書之一,2006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。
五、專業特色
商業攝影方向旨在培養以圖片影像為主,并掌握電影海報制作、古典攝影法、無人機攝影、水下攝影、顯微攝影等特種攝影手段和方法,熟悉商業影像創作與制作流程,具備較高藝術素養、創意思維和高品質影像制作能力的專業攝影師。
媒體影像制作方向培養具有新媒體思維和攝影基礎理論,掌握新媒體的報道攝影、媒體影像視聽構成、媒體影像廣告制作、聲音設計、視覺傳達設計、實驗藝術影像、媒體影像創作的相關理論和技術,應用于網絡、移動媒體等信息傳播平臺從事影像內容制作的跨媒介人才。
六、實踐教學
本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,理論講授注重科學性和系統化,實踐教學靈活多樣、體系完善,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,每門技術性課程都有實踐課時,實踐環節堅持四年不間斷,主要包括:課內實踐、創作日、集中實踐、畢業創作等。
特色創作大課《攝影創作》,由每位學生根據所學的專業課程,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攝影手段,進行作品創作,包括前期策劃、拍攝、后期制作、作品呈現等工作,該課程能夠綜合反映高年級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專業水平;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獲得業內知名藝術家、國內一線攝影師以及專家學者的點評,并獲得繼續學習深造和在專業領域工作的機會。
特色創作大課《媒體影像創作》,由學生獨立完成一組記錄類或商業類影像的策劃、導演、攝影、后期制作、內容發布等工作,課程能夠綜合反映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專業水平;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獲得業內知名媒體內容總監、廣告公司創意總監、導演、攝影師以及專家學者的點評,并獲得繼續學習深造和在專業領域工作的機會。




七、就業前景
商業攝影方向可從事商業攝影師、自由攝影師,及在電影宣傳物料公司、電視臺、廣告公司、出版社、雜志社、文化傳播公司、新聞媒體機構、影展機構、政府機構及企業的宣傳部門從事攝影、編輯、策展、宣傳等工作。
媒體影像制作方向可任職于網絡媒體,從事媒體影像內容制作工作;也可在電影、電視、廣播、雜志等傳統媒體從事影像創作工作;還可在文化傳媒公司、政府機構及企業的宣傳部門任職。